
嘉興桐鄉多媒體講臺更新換代全力推進“智慧教育”建設
浙江桐鄉市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設多媒體講臺等設備的更新換代,大力推進“智慧教育”建設,推動教育追趕發展、加快發展、科學發展。
.jpg)
一、在系統層面科學謀劃“智慧教育”布局
1.注重頂層設計。充分發揮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址的政策優勢和輻射作用,牢牢把握教育信息化試點縣市契機,科學完善“互聯網+教育”頂層設計,實施“智慧教育”布局,推進“一網、二庫、三平臺、四應用、五體系建設。“一網”即桐鄉智慧教育門戶網,該門戶是立體展示桐鄉教育改革與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二庫”即基礎數據庫、教育資源庫;“三平臺”即公共服務平臺、智慧學習平臺、終身學習平臺;“四應用”即機構、學校、課堂、家長;“五體系”即運營維護體系、數據共享體系、資源供給體系、人才支撐體系、合作推進體系,從而著力打造有國內先進水平、信息技術和教育高度融合發展的“桐鄉教育2.0版本”。
2.落實經費保障。按照“政府主導、分級投入、多方籌措、均衡發展”的原則,加大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實保障教育信息化特別是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堅持政府引導,鼓勵多方參與投入建設,逐步形成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與市場提供個性化服務相結合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統籌安排教育信息化經費使用,加強項目管理和經費監管,及時調整經費支出,合理分配在硬件、軟件、應用、維護等各環節的經費使用比例,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十三五期間預計總投入將超過9800萬元,如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建設的經費預算為3000萬元,“智慧校園”試點工程的經費預算為2000萬元等等。
3.提供人才保障。加強教育信息化管理機構的建設,成立教育信息化專員咨詢委員會,“智慧校園”試點學校專設信息技術處,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續高效開展。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和信息化人才培養制度,打造一支管理有力、技術過硬、相對穩定的專兼職教育信息化隊伍。加大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積極引入新型人才,關心教育技術人員技術職稱評定和工資待遇。
二、在學校層面著力加快“智慧校園”建設
1.打造信息化基礎環境提升工程。高速暢通校園網絡覆蓋。以浙江省教育計算機網、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良資源班班通升級改造為基礎,建設智慧校園,構建泛在學習環境。到2018年,桐鄉教育專網實現萬兆到校,因特網總出口達3G以上,校園終端上網速度百兆以上,全市所有中小學校無線網絡實現全覆蓋。數字校園應用環境覆蓋。加快多媒體講臺等教學設備更新換代,大力推進移動學習終端普及,形成多終端應用方便快捷、教育資源豐富開放、業務管理集成整合的校園數字化環境,有力支撐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變革。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升級,切實提高應對網絡攻擊、網絡入侵、網絡竊密的防范能力和預警檢測、容災備份、應急處理能力。
2.開展未來“智慧校園”試點工程。開展區域和學校整體推進信息化綜合試點,首批啟動5所中小學校、幼兒園“智慧校園”試點工作,三年內建成創客空間5個、學科教室10個、數字化創新實驗室20個和錄播教室40個,建成一批未來“智慧校園+多媒體講臺”示范學校,帶領、示范、帶動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提升。
3.實施教育服務管理信息化工程。一是按照橫向對接桐鄉市政務平臺,縱向對接國家和省市級平臺的要求,推進桐鄉“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和各類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成學生個人成長數據庫、學校運營維護數據庫、教育管理決策數據庫和安全教育與管理平臺,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和評價體系,實現教育管理電子化、管理過程科學化、公共服務系統化,基本實現教育主要業務信息化管理全覆蓋。到2018年,全市學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目標均達到三級水平。二是以國家教育信息化宏觀策略為導向,通過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大數據支撐教育政策制定和決策過程,著力提升教育管理人員的決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質量。
三、在師生層面合力推動“智慧課堂”轉型
1.以應用為驅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推進信息化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變革,積極推動電子書包、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創新實踐。推進新興技術在教育中的創新應用,運用虛擬現實、3D打印、可穿戴設備、智能機器人等技術支持學生開展多種學習體驗活動,推進數字化實驗室和創新探究實驗室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學生社會實踐內容與形式,開展線上線下有機銜接的社會實踐活動,推進青少年宮、數字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為一體的網絡互動社區。
2.以統籌為視域,推進優良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打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資源環境,按照“平臺+資源+服務”的運行模式,采取映射、征集、研發、共建、引進等多種形式,建成物理分散、邏輯集中、開放共享的各級教育教學資源庫,形成面向師生、面向社會的公共資源云服務模式。建設優良教育資源開發基地,建成覆蓋中小學所有學科的學習素材、校本課程和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到2018年全市中小學80%以上的專任教師完成曬課。建設市民終身學習支持系統,建立并完善繼續教育“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繼續教育評價和質量監管體系,提高市民數字化學習意識,促進學習型城市建設。
3.以需求為導向,促進師生信息素養同步提升。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幫助全市教師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主動開展電子備課、網絡教學、協作學習、在線學習評估等多種教育教學媒介素養和提升活動,推進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方式轉變,有計劃、有組織、分層次地培養一批優課名師,著力培養一定數量的教育信息化領軍人物和一大批農村信息化骨干教師。制定學生信息技術能力標準,開展學生信息素養測評,提高學生運用數字化手段開展學習活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化社會適應能力。
同類文章排行
- 監控操作臺的組成及設計理念分別是什么?
- 長沙弱點監控立桿安裝注意事項
- 選擇監控立桿時有以下三點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 監控操作臺的清洗方法有有哪些?
- 交通監控立桿有哪些獨特工藝特點?
- 監控操作臺在證券市場越來越流行的原因
- 小區安裝監控操作臺的意義體現
- 鈑金加工必學的25個基本概念
- 鈑金加工工藝大全介紹
- 鋁合金外殼沖壓毛刺的問題
最新資訊文章
- 民主選舉促發展 信托責任譜新篇——工會暨議事機構換屆選舉圓滿完成
- 生逢盛世 重任在肩 奮進新征程
- 月是天上圓,情是金炬濃
- 光影鑄魂,強企有我——觀影《1921》主題黨日活動
- 祝賀湖南鈑金協會會員大會圓滿成功!
- 月滿中秋夜 情滿金炬人
- 精益精工 · 匠心筑信
- 助力教學,“我”在行
- 乘風破浪,踏浪而行
- 【湖南鈑金行業協會活動】融貫政策、抱團前行、自主創新、共謀發展
您的瀏覽歷史
